第148章 Surprise(二合一)_柯南之我真的是好人
笔趣阁 > 柯南之我真的是好人 > 第148章 Surprise(二合一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48章 Surprise(二合一)

  第148章Surprise(二合一)

  FBI调查员赶到的速度很快。

  事实上,说是三天,他们在第二天的深夜便抵达大使馆,和常住在东京的FBI进行了会面,详细谈论‘撒旦’。

  此次执行任务的调查员共有三十二位,其中大部分为普通调查员,有三名高级调查员和一位特工监督。

  会议是在凌晨三点开启的。

  会议室灯火通明,每位与会人员都获得了一份文件夹,一位高级调查员负责主持会议,先给十分钟的集体观看资料时间。

  罗根便是普通调查员之一,他坐在较为靠前的位置,以非常严肃的心态,翻开了文件。

  【6.4居民区袭击案】

  【案件时间:1984.06.04,04:12。】

  【案件地点:xx町x丁目。】

  【幸存者:无。】

  幸存者,无。

  这意味着,所有遭遇了袭击的人,都没有受伤,而是干脆利落地死掉了。

  哪怕早已在来时了解事件的大概,在看到这条信息的时候,罗根还是心中一沉,他战术性调整了一下坐姿,无声抬头环视四周,很快发现同事们陆陆续续都战术性调整坐姿起来,便又低头看去。

  案发后,由东京警方进行了现场整理,又在第二起恐怖袭击后,由FBI介入协助处理,案发经过和袭击者的行动路线已经大致复盘而出。

  袭击者是从一个十字路口开始出发的,他选择的第一个袭击目标离马路很近,但并不是距离马路最近的房屋。

  第一处有三具尸体,分别在门口和客厅的两端,从尸体情况推测,第一具尸体刚开门,完全没反应过来,第二具尸体有向前进的反应,第三具尸体跪下求饶。

  这一份命案现场还原的标注是:【受害者携带三把枪支,丢失三把,根据指纹检验,一把在第二起命案现场、一把在第五起命案现场、一把在第六起命案现场,弹匣均已空。】

  每一分命案现场,都和第一起命案现场类似。

  区别只是其他的命案现场不再有开门被突袭的死者,其他死者都是在明知道自己遭遇袭击的情况下,明明白白地去死的。

  从尸体情况推测,这些死者中不乏隐藏埋伏试图反袭击者,反抗者,亦有投降求饶者,还有落荒而逃者。

  落荒而逃者中,有试图跳楼逃跑、却摔在地上,被袭击者追下去击毙的人,也有提前离开房屋逃跑,却被袭击者在阳台遥遥击毙的人。

  甚至还有狗急跳墙拨打了报警电话的人。

  他们最终都获得了一个称呼:死者。

  整理文件的人相当贴心,详细描写了每一位死者在死之前的东西,并标注上[1起1处]这种代表着在第一起命案第一个死亡的标号,还在旁边附录了彩色的照片。

  按警方赶到的速度看,拍摄照片时,尸体们一定还没有凉透。

  ……再废物的警方,也不可能在这种程度的恐怖袭击之下,当十二个小时的缩头乌龟,十二个小时,是尸体凉透的时间。

  也就是说,这是新鲜热乎的照片。

  看着看着,罗根再次调整坐姿,用一只手刚刚没碰到照片的手撑起下巴,自然而然地用一部分手指挡住嘴巴。

  他尽量不去扫那些照片和黑白分明的大片文字,以遏制自己有些可笑的反胃感。

  是的,反胃感。

  是人类最本能,对于自己同类像是屠宰场里的猪一样被一个一个随意干掉的排斥、恐慌、畏惧、愤怒等等情绪所综合牵动起来的反胃感。

  面对其实并不算太过血腥,甚至没有分尸的命案现场照片,一位FBI调查员居然升起反胃感,是有些丢脸的。

  罗根只能尽量忍着不适,匆匆翻看完第一个恐怖袭击案,又看向字体大了些许的总结部分,随意扫了几眼,综合着说出自己的推测,“袭击者是一位冷血的屠夫。”

  “他大约二十五岁至五十岁,处于壮年期,是一位熟手,从头到尾冷静得可怕,没有受过伤,”他提高音量,“没有在案件现场留下自己的痕迹。”

  “血液、唾液、头发、指纹、足迹,等等等等,都没有,”

  “但幸运的是,可以从死者伤口位置来推测他的身高,大约一米八至一米八三,误差不会超过两厘米。”

  顿了顿,罗根又补充,“当然,前提是他没有刻意压低枪口,或穿高跟鞋子。”

  “不过,”他耸肩,“我个人认为身高数值的真实性存疑。”

  理由很简单,“一个如此熟练的老手,假如想彻底隐藏自己的痕迹,是不会忘记伪造身高的,而我们没有足迹去验证真实性。”

  “这是一位预谋已久、近乎无懈可击的凶手。”

  罗根重复,“近乎。”

  他环视四周,微笑起来,“他看似没有暴露任何信息,但其实已经暴露了最至关重要的一点:身份。”

  “我建议让东京警方彻查东京的无身份人员,重点记录任何疑似退役人员的家伙,同时提取档案,在退役和在役的人员名单中进行筛选,从中找出一些优秀的人。”

  “相信我,这样一位恐怖的袭击者,绝不是寂寂无名之辈,哪怕是退役人士,上官也会仍记着他的。”

  “假如他狂妄些,没有离开东京,那大概率会找到他的一些蛛丝马迹。”

  这些推理很合理,其中不少和文件上的观点不谋而合,是FBI和东京警方目前的主流观点。

  负责主持会议的高级调查员A满意点头,投去赞许的目光,又扫过另外两位同事,对上司露出微笑,“推测得很好,罗恩,不过有一点需要纠正,”

  他翻了翻文件,“把年龄区间整体向后推移十年,限定为三十五岁至六十五岁。”

  “不要太过谨慎小心了,二十五岁太年轻了,哪怕他最近几年还在打仗,也不太可能做出如此……出色,我很不想用出色来形容,这个词非常不合适、但又非常合适。”

  “只有老兵,才能打得出如此漂亮的仗,这是需要时间来磨炼的,太年轻的年轻人可不行。”

  说着,高级调查员A斟酌了一下词汇,又道:“而把范围的最大数定为六十五,是个有些大胆的预测,或许很多人都不太赞同,”

  “但,文件上提到了一点,各位应该已经注意到了:命中率。”

  “这位袭击者很熟手,有些开枪的果决和准头都令我吃惊,可同样,也有一些开枪的准头令我吃惊,在维持着高命中率的同时、他还维持着低命中率。”

  这个说法很矛盾。

  但所以看到文件的人都了然地理解了。

  高命中率是因为:每位被打中者都死了,且尸体身上至多只有三个枪口。

  说明凶手最多只花三枪,便在行走、闪避等等之间,精准命中了敌人的要害部位。

  还是一人面对两三位敌人的情况下。

  低命中率则是因为:……事实上,没有打中敌人的子弹并不少。

  而且多数围绕在敌人的尸体附近。

  高级调查员A慎重推测,“假如是一位手抖的老兵,便很合理了,不是吗?”

  很有道理。

  众皆点头,纷纷信服。

  连特工监督都微点头,示意赞同。

  “当然,”高A再次露出一个笑,“从这一点推测,便可以验证罗根的猜想:身高造假。”

  他信誓旦旦:“别说六十五岁的霓虹人了,就是三十五岁的霓虹人,一米八以上的家伙也令人印象深刻。”

  “要是东京有符合要求的家伙,东京警方肯定已经把他逮捕归案了。”

  “那么,老兵是可以踩着过高的鞋子,从二楼跳到一楼,补枪,再继续行动大杀四方吗?”

  高A扫过两位同事,主动说出这一点,又想了想,赞同点头,“是可以的。”

  他看向特工监督,垂首,“事实上,我在纽约见过许多退役老兵,他们大多已经年迈,却依旧有着不输年轻人的豪爽和干练。”

  比如您的父亲。

  他如此明示着,却又没有真的把这句恭维说出口,只微笑着停顿了几秒,在收获特工监督的微笑后,又环顾四周,适当对罗根特意未提及的部分进行了补充,“还有一点需要在意,”

  “这些死者,大部分都为黑色人员,其中一部分是通缉犯,一部分并未被通缉,但是经常摸枪的熟手,还有一部分,警方查不到身份。”

  他郑重道:“而死者,亦是有备而来,他们是在最近集体搬去附近的。”

  “他们双方都对彼此知情,只是袭击者占据了上风,选择了一个死者未料到的时间进行袭击。”

  这意味着一件事,“我们要考虑凶手的作案动机了。”

  “还有一点,”一位坐在旁边的高级调查员B以思索的口吻开口,“我注意到在第一起恐怖袭击案的附近,曾发生过一起命案,且和恐怖袭击的间隔很短,在二十分钟内。”

  “那起命案的死者是一位警方人员。”

  “一位职业组,”他强调,“四五十岁,在年轻时已经是警部,现在却是警部补的警方人员。”

  职业组之类的东西,纽约的FBI们是不太理解的,但他们能听懂意思:这位警方人员降职过,有异常。

  高级调查员B侧脸对向特工监督,开口说话时微低头,“根据线人汇报,这位警方人员和黑色势力有联系。”

  他微笑,“我翻阅了文件,东京警方似乎忘记了这一点,没有提到。”

  “我认为,这是线索之一。”

  “确实,”高A赞同,微笑着恭维,“东京警方还是有些拎不清,幸好你在东京有线人啊。”

  “不过,你怎么在……”

  “噢,”他露出了然的神情,没有立刻说出口,只以特工监督看不见的方向,挤眉弄眼地做了一个揶揄的表情,口头上则缓缓道,“您向来对霓虹感兴趣,想要寻找一两位优秀的帮手,我想起来了。”

  大部分调查员都已经耳观鼻、鼻观心了,纷纷低头看文件。

  罗根同样,他用余光瞥到自家上司的揶揄神情,自动翻译:噢,您父亲也是老兵,曾经来过霓虹,说不定为霓虹人的身高率奉献出贡献呢,哈哈,那你在东京有线人就合理了,可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嘛。

  这揶揄非常下三滥,又没有直接出声,无法反驳。

  高B的脸色立刻阴沉下去。

  “咳,”第三位调查员不动声色地开口,打破有些莫名安静的会议气氛,“看来诸位都很适应东京。”

  “我以为大家会因长时间的奔波而有些疲倦的,没想到居然这么精神奕奕,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件中,”他用感叹的语气,对特工监督道,“多亏了有一位主心骨在,我们才能如此放心大胆地推测。”

  这是在提醒:醒醒,现在不是在纽约了,撕什么头花,再撕也获得不了多大的利益,让上司不快就麻烦大了。

  气氛缓和了一些。

  起码表面缓和了一些。

  高C又看了眼时间,看起来颇为疲倦地捏了捏眉头,“东京时间三点多了,”

  他年纪比较大,便故作出自己疲倦强撑的样子,询问特工监督,“您看……”

  “都休息一下吧,”特工监督其实也疲倦了,不然不会一直不说话,“先休息三十分钟,再喝咖啡精神精神,讨论第二起恐怖袭击事件。”

  “还有一点,”他也捏了捏眉心,“假如袭击者没走,得知我们要来的消息,是有可能出手的。”

  普通罪犯,当然不可能因为警方查案就动手,但这次的目标是普通罪犯吗?

  不是。

  特工监督淡淡道:“都用点心。”

  他宣布,“休息。”

  有些紧绷的会议室立刻松了下来,大部分人都在请示后出去了,剩下的人中,一部分人闭目养神,一部分人假装用心看文件。

  罗根的视线转了转,看向自家上司。

  收获一个不动声色的颔首后,他拿起手机,也请示出门,找了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,拨通电话,“喂,情况如何。”

  对方用口音浓重的英语回答,“目前FBI提前到达的消息还未泄露,东京警方这边还在等约定的时间到来。”

  大使馆的大部分区域都是亮着灯的。

  罗根正准备说话,余光瞥见下方大厅的灯光闪了闪,像是接触不良一样,熄灭了一瞬间,又再次亮起。

  他下意识转头看去,皱着眉头多看了几眼,有些不满,但还是先抓紧正事,简单聊了几句挂断电话后,便开始举着手机斟酌汇报措辞。

  当然是向上司的老大汇报。

  在外出跨国办公,同事中还有不太对付的平级同事时,高级调查员不太方便出来,不然稍不留神可能会遇到一些憋屈只能忍着的麻烦。

  罗根还是有点眼力见的,会懂事出头排忧解难。

  他靠在小阳台的边缘,一边注意着附近的走廊,警惕有同事过来,一边千斟酌、万斟酌地编辑短信。

  先把事情详细复述,再从中挑选抉择不会令人不耐烦的有信息内容。

  这很考验能力,比命案还要考验能力,毕竟出现了重大案件、又没有及时破案,是可以被捞一把的,还能支棱支棱,但假如惹起某些人的厌恶,那后半辈子就完蛋了。

  罗根斟酌着想了想,斟酌了一下要不要把揶揄保留:虽然有点不道德,但FBI的家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,这一点是公认的。

  此次来东京进行外出的FBI家伙中,罗根敢保证,几乎个个都是豺狼,各个有不干净的行为,碰白色药物交易和沾点红色都是正常的。

  底层FBI们都如此,可以反推出派出他们,来插手东京案件的一些上司们也不太干净,不会在意道不道德的问题,当成笑话一样讨好着打趣说说,似乎还可以。

  ……算了,这位上司有位朋友是将军之子,多做多错。

  最终,在休息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五分钟时,罗根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衣物,把汇报发出去,向会议室快步走去。

  会议室亮着灯,门缝微开着手指宽,远远看去,能看到里面的座位好像坐满了,大家都在或趴或躺地闭目养神,等待休息时间结束。

  他心中一紧:已经特意没踩最后两分钟的点了,怎么还是晚了。

  不是应该最后五分钟才开始陆续进人吗?这些家伙不讲武德!

  罗根快步走过去,匆匆推门而入,“抱歉,我……”

  一股微妙的气味扑面而来。

  会议室里确实几乎坐满了。

  说是几乎,是因为除了罗恩的位置,每个位置上都有人。

  但他们不是按原来的顺序坐的,也不完全算是坐着的,更没有交谈和眼神交流,他们……

  是尸体。

  有些尸体是仰头坐在座位上的,像是酣睡,身上的衣服颇为褶皱,还有不少血。

  有些尸体是趴在桌子上的,血流了一桌子。

  还有些尸体是垂头坐着的,头几乎像是要掉了一样。

  这只是死亡明显的尸体。

  大部分的尸体都是好干净的,脖子没有匕首划过的血痕,看不出来死因是什么。

  罗根:“……”

  他还没有反应过来,身体便僵住,大脑一片空白。

  在一片寂静中,他听到了关门声。

  从身后传来的。

  于是,罗根僵硬着缓缓扭头。

  他看到了一位站在门后的年轻人。

  年轻人是黑发红眼的,看起来至多十六七岁,穿着一套黑色的棒球服,戴着棒球帽,摁在门上的手戴着黑色的露指手套。

  手套在指根处止步,仅护住了掌纹,指纹则有红色的创可贴来护住。

  创可贴本来是褐色的。

  黑发年轻人的侧脸有一道鲜明的溅射状血液,几乎是擦着眼睛溅过的,让他看起来像是从地狱中爬出的撒旦一样。

  他想了想,“NPC先生,Surprise?”

  还没花呢,全灭而已,基操啦

  和直升机、新干线比起来小场面啦,琴酒一定会五星好评的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khnc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skhnc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